盡管企業環境在不斷變遷,創新的類型也千差萬別,但是似乎每一輪熱情高漲的創新浪潮總會遭遇相同的困境。現在就有一個機會一讓我們認清一些創新誤區,從而建設高效的創新平臺。
首先,真正的大創意都不會在最開始就是宏大的想法。需要用許多瘋狂、古怪的小想法來找到一些最初值得實驗的主張,而這些主張可以讓你找到一些真正值得去執行的事情,最終可能有一個或者兩個獲得成功。
每位員工都有可能成為創意搜尋者和項目發起人,IBM信奉這樣的原則。該公司在舉辦的 InnovationJam網上論壇上,來自104個國家約14萬名員工客戶貢獻了差不多37000個創意,并將它們分門別類地排好順序,為公司建立了一個容量巨大的原始創意庫,創意有大有小,但以小創意居多。創新成功率較高的公司從來不會認為這些小創意是沒有用的,這也是它們成功的秘訣之一,
如果你認為只有技術上的突破才算創新的話,那么你的思想太狹了,商業模式上每一個方面都有創新的潛能。創新與商品定價有關,與你的銷售網絡有關,與你如何經營有關,與你如何管理公司有關。
寶潔公司固然憑借速易潔和佳潔士凈白牙貼這類產品創新贏得了萬眾矚目,但它也在新媒體方面進行了創新,例如為自己贊助的肥皂劇建立互動網站,這或許對于公司的未來更具價值。
“這太冒險了!”很多人在面對新鮮事物和想法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冒出這樣一句話。不可否認創新是有一定風險性的。但更多的時候創新都是謹慎的。以星巴克的借記卡為例,第一次實現了在快餐業中說服顧客預付他們早餐的拿鐵咖啡和松餅的費用。然而,這項創新卻幾乎沒有什么高風險。借記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新理念在推向全國之前也可以先在少數店鋪進行測試。
那么,創新得來的成功只是碰運氣而已嗎?不少人認為創新不可預測。但是,創新的成功的確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找準創新的方向,建設創新平臺,創建戰術手冊,利用它來識別最佳機會,然后用較少的投入來學習大量的新知識,并改變企業的溝通方式,這樣就可以打造出一個速度快、質量高的創新流程,而且會大大降低先期投資。
大多數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的最佳著手點不能離核心業務太遠,并且應該在核心業務領域之外。公司可以提出三個基本問題,來識別哪里蘊含著創新潛力:第一,我們的現有客戶還有哪些更高的需求?第二,我們的潛在客戶在哪里?第三,企業的哪個環節最需要改進?
充分利用每名員工的才智,實際上,他們都有接受創新思維概念的基本教育的欲求。惠爾普就已經把數千名員工培訓成了商業創新者。墨西哥水泥公司設置了不同的流程用于培養創新。
在創新的早期階段,公司要更多地考慮創新項目在多大程度上與成功模式相符,而不要過早地逼迫創新團隊做出詳細的財務預測,創建開放寬容的創新平臺。
公司在開始實施新的增長創新戰略時,也需要鼓勵員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為此,它們只要遵循一條簡單的原則,即“少投入,多學習”。有時候,創新團隊的經費太足,可能令它們沿著錯誤的方向走得更遠,反不如資源緊缺的團隊那么有壓力感,能抓緊時間并竭盡一切努力找到全新方式。
公司必須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確定戰略戰術,建設創新平臺,使之能反映所在市場的特點。將歷史分析的結果與創新的基本準則相結合,掃平那些錯誤的認識,使公司從消費者、競爭對手、營銷渠道、監管方等多個角度考察所有創新機會。